上个周末,新浪微博的服务器又经受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检测。7月28日下午,曾是“明星配偶”的艺人文章和马伊琍,一起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离婚的音讯,敏捷引爆了一波网络言论热潮。由于许多影视明星都喜爱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情感动态,“围观”微博服务器在相似事情产生时被热搜挤爆,简直成了年青网民脍炙人口的“保留节目”。一时间,与文章和马伊琍婚变有关的信息,敏捷填满了许多年青人的交际网络。不论此前对这对配偶的了解是多是少,对文娱圈的喜好是深是浅,在大气氛的影响下,咱们好像都自愿或不自愿地卷进到了“吃瓜”的热潮中,似乎谁不重视,谁就落后了一般。
重视文娱明星的私生活,现已成了网络上的一道“景象”。范冰冰、李晨、赵丽颖、冯绍峰、薛之谦、李雨桐、文章、马伊琍……不论其“咖位”大与小,其爱情进程顺利或崎岖,当其私生活动态被传到网上时,无一例外都受到重视。某种意义上,“吃瓜大众”可谓是网民中最具规模性与代表性的集体,也是年青人网络生活的一个缩影。
所谓“吃瓜”,最主要的精力内核,一是“看热闹”的猎奇心,二是“事不关己”的疏离感。人人皆有猎奇心,而年青人的猎奇心又特别旺盛,因而,对各种足以引起人重视的事情充溢猎奇,可谓人之常情,这也是人们挑选“吃瓜”最主要的动力。可是,带着猎奇心去探求事物,和“吃瓜”又不能简略地同等起来。人们很少会用“吃瓜”去描述对严厉、深入的论题与事情的探求,往往用其描述那些对有目共睹却又无关紧要之事围观。
明星的私生活,恰恰契合“有目共睹但又无关紧要”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特质,因而自可是然地成了年青网民们最大的“瓜田”。从这个角度上看,与其说是明星经过炒作操作了网民的重视焦点,倒不如说是年青网民本身的偏好,赋予了这些明星额定的光辉。
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文娱方法,今日的年青人,将围观明星八卦作为一种减压手法,倒也无可厚非。可是,面临这种热心“吃瓜”的习尚,咱们毕竟免不了要问:“吃瓜”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,为何会流行于网络言论场?
事实上,翻开微博,咱们会发现,在与社会公正、正义相关的论题上,网民们并不缺少评论热心。但细究下去却会发现,关怀这些论题的,多是有必定网龄“老网民”,越是年青的网民,越显得“出生”“避世”,更关怀那些轻松的论题。
之所以如此,一个重要原因是,公共评论的质量由于互联网上戾气的增强而变低,新生代的网民对此不免厌恶,不肯参加其间。有理有据的“正人之争”,逐步被网络上的浮躁习尚“碾压”,许多网民不再将互联网视作一个能够仔细评论、相互压服的空间,而将不同观念的比武,也经常成为有你没我、谁先把对方骂倒算谁赢的无聊争斗。这种低质的评论,自然会让年青人感到无聊,转而重视那些热闹非凡却无关紧要的明星私生活。
当然,这并非网络言论应有的正常态,更不意味着这样的局势没有改进的空间。关于公共事务漠不关怀,对各种绯闻八卦充溢热心,对年青人而言,无论如何算不得一种健康的思想形式。可是,在这个问题上,责备年青人“无聊”明显有失公允,为他们打造更好的公共评论的空间和渠道,明显比责备他们只知道关怀明星私生活更有意义。